text
stringlengths 18
870k
| key
stringlengths 0
138
| url
stringlengths 31
606
| word_count
int64 20
870k
| token_count
int64 1
345k
| updated_date
timestamp[s] |
---|---|---|---|---|---|
猴猴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45 | 41 | 2024-12-03T00:00:00 |
阿美語使用人口約108,0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5種,分別為南勢阿美語、秀姑巒阿美語、海岸阿美語、馬蘭阿美語、恆春阿美語。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100 | 86 | 2024-12-03T00:00:00 |
撒奇萊雅語使用人口約59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64 | 52 | 2024-12-03T00:00:00 |
西拉雅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臺南市定原住民族語、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89 | 74 | 2024-12-03T00:00:00 |
大武壠語為一已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79 | 66 | 2024-12-03T00:00:00 |
馬卡道語為一滅亡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為未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但為受部分地方政府承認的屏東縣定原住民族語、花蓮縣富里鄉定原住民族語。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88 | 73 | 2024-12-03T00:00:00 |
箕模語為一已滅絕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且為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或任何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語言。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45 | 40 | 2024-12-03T00:00:00 |
箕模族是與排灣族具有淵源的神秘族群,有些學者也將箕模語歸入排灣族箕模群。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36 | 39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唯一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原住民族語為達悟語,以下列出除達悟語之其他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語言皆為新住民語言而非原住民族語言。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66 | 62 | 2024-12-03T00:00:00 |
達悟語使用人口約3,800人,為受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央政府承認的15種原住民族國家語言之一,其下受政府承認的方言共有1種。為唯一不屬於臺灣南島語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其屬於菲律賓語群下的巴丹語群。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100 | 81 | 2024-12-03T00:00:00 |
其他印尼語言包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巽他語、馬都拉語、米南佳保語、布吉語等,使用者皆為印尼裔新住民和移工。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54 | 54 | 2024-12-03T00:00:00 |
其他菲律賓語言包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菲律賓語群的宿霧語、伊洛卡諾語、希利蓋農語等,使用者皆為菲律賓裔外籍配偶以及移工。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60 | 63 | 2024-12-03T00:00:00 |
包含馬拉地語、古吉拉特語、烏爾都語、尼泊爾語、旁遮普語、普什圖語、僧伽羅語,現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籍等南亞外僑使用為主。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71 | 75 | 2024-12-03T00:00:00 |
包含坦米爾語、泰盧固語等,現為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馬來西亞籍新住民使用為主。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40 | 38 | 2024-12-03T00:00:00 |
在英國赫德等人調停下,清廷以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與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會談,於1885年6月9日簽訂《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主要內容就是確認1884年先前法國與越南簽訂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其中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和約簽訂之後,法國軍隊撤出澎湖,停止對臺灣的封鎖,清朝軍隊撤出越南。 | 中法戰爭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B0%E7%88%AD | 152 | 144 | 2024-12-03T00:00:00 |
湘軍元老左宗棠對於李鴻章簽訂的條款十分不能諒解,對他作出如下批評:「對大清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淮系潘鼎新等也反擊對「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臺灣道道尹劉璈等左系人物攻訐。 | 中法戰爭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B0%E7%88%AD | 116 | 129 | 2024-12-03T00:00:00 |
就《中法新約》條款,有一派看法認為前約簽訂時戰局對中國不利,談判新約時李鴻章卻未善加利用後期對中國漸趨有利的戰局,堅持修約,終使中國喪失一大藩屬。然而另一看法認為新約內容尚稱合理,因為在停戰前,越南90%以上領土及主要城市(包括順化、河內、西貢)都已由法軍控制,而清軍只奪回諒山。 | 中法戰爭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B0%E7%88%AD | 140 | 135 | 2024-12-03T00:00:00 |
戰爭後,清政府進一步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緊建立北洋艦隊,並於臺灣設省,開始大力建設。 | 中法戰爭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B0%E7%88%AD | 45 | 37 | 2024-12-03T00:00:00 |
另外,在英屬香港,當地華人同樣採取了行動,為了支援清廷而發動大罷工,香港政府雖然以鎮壓的手段來制止,但最後仍然妥協,這也是香港華人在殖民地時期開始爭取權利的第一步。且透過中法戰爭的經過過程,日本旁觀者清,得知中國軍政分數派,不足為懼,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獲得大勝。 | 中法戰爭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B0%E7%88%AD | 134 | 11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過往及現在均擁有多項世界之最紀錄,以下為現時的紀錄。 | 臺灣世界紀錄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4%B8%96%E7%95%8C%E7%B4%80%E9%8C%84%E5%88%97%E8%A1%A8 | 28 | 25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閩南語:閩南語,白話字:Bân-lâm-gú,臺羅:Bân-lâm-gú,閩拼:Bbânlám ggǔ),又稱福建話、閩南話、南部福建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沿海閩語中的一種語言,以廈門話為代表。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福建省南部),主要分佈於福建南部、廣東東部、臺灣,以及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華人之間。泉漳片作為使用人數最多的閩南語分支,是閩南語中影響力最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閩南語分支之下,除泉漳片外,還有潮汕片、浙南片、大田片、龍巖片、中山片等方言。在其原鄉福建,泉漳片是現代標準漢語外最優勢的語言。海南島通行的海南話以及廣東雷州半島通行的雷州話,原被歸類定義是閩南語的方言,但由於與主流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後被特別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352 | 337 | 2024-12-03T00:00:00 |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防檢署)是中華民國農業部的附屬機關,成立於1998年8月1日,負責動植物的防疫檢疫工作。 |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1%8C%E6%94%BF%E9%99%A2%E8%BE%B2%E6%A5%AD%E5%A7%94%E5%93%A1%E6%9C%83%E5%8B%95%E6%A4%8D%E7%89%A9%E9%98%B2%E7%96%AB%E6%AA%A2%E7%96%AB%E5%B1%80 | 67 | 60 | 2024-12-03T00:00:00 |
春節,亦稱新春、正旦、正朔,是以農曆計算的中國傳統新年,其慶祝活動又俗稱過年、度歲等,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從明代開始,華夏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正式結束活動,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完結為止。辛亥革命後,官方紀年標準由農曆改為格里曆。華夏新年與朝鮮新年、越南新年、琉球新年和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新年多數為同一日,而與藏曆新年、蒙古新年同日或差一天或一月。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191 | 177 | 2024-12-03T00:00:00 |
在17世紀前,臺灣中部即由拍瀑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所建立的大肚王國統治。
臺灣南部率芒溪以南的恆春半島,由大龜文與斯卡羅人建立的斯卡羅統治。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76 | 72 | 2024-12-03T00:00:00 |
1626年荷蘭佔領臺江內海作為根據地後,西班牙人亦佔領北臺灣,開啟其統治。1644年荷蘭軍隊進攻北臺灣的凱達格蘭族,事成後南下進攻大肚王國。164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Pieter Boong上尉率兵偕商務員北上,再度進攻大肚王國,征服臺南至淡水間剩餘的各村社,並毀13個村社,大肚王與東印度公司簽約,表示臣服,依約定要參加南部地方會議,同年牛罵社、沙轆社與Deredonsel社獨立。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92 | 176 | 2024-12-03T00:00:00 |
1648年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Camachat Aslamie)駕崩,由其外甥甘仔轄·馬洛(Camacht Maloe)獲選為繼任人選。
發生於1635年11月23日荷蘭人與臺灣臺南西拉雅族麻豆社之間發生的麻豆社之役後,麻豆社接受荷蘭政府統治。又於聖誕節之役,擊敗了其他敵對村莊,如蕭壟社、小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琉球社等等,其他南部平原的部落也陸續臣服。這一連串的勝利確立了荷蘭人的威勢,共有57座原住民村莊服從荷蘭人。 1645年1月,荷軍進攻大肚王國內的反荷部落,大肚王國只得於4月正式降服,至此全西部平原皆服從荷蘭人的統治。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65 | 235 | 2024-12-03T00:00:00 |
直到1662年明鄭驅逐荷蘭人後,明鄭於安平一帶建承天府作為統治中心,轄有天興縣、萬年縣二縣,直到1683年被清朝佔領為止。
1661年(明永曆15年)鄭成功軍隊與大肚王國發生衝突,鄭成功派部屬誘殺大肚王阿德·狗讓,戰火遍及大肚社以及至Taurinap諸村。
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派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威脅到大肚王國。
1673年(明永曆27年)沈光文設私塾教育平埔族人漢字。
1670年,明鄭將領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時對大肚王國平地原住民發起沙轆社之役,造成大肚王國境內原住民失去其傳統生活領域,更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導致雙方發生數次衝突。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74 | 269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清治時期歷經1683年-1895年。
明鄭滅亡後,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說明17世紀臺灣中部確實有一個「番長」存在,而其可能是跨部落聯盟。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28 | 114 | 2024-12-03T00:00:00 |
1716年(清康熙55年)平埔族原住民頭目阿穆,指揮當地同族協助漢人開墾臺中地方。
1729年(清雍正7年)廣東客家人簡嶽一族至拳山(今中正區公館及文山區)開墾,與當地凱達格蘭族發生糾紛,造成漢人數百人死亡(淡水廳志),全族盡滅。
1731年(雍正九年),清廷官吏對原住民族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原住民族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翌年遭鎮壓,大肚王國終告瓦解。
1766年(清乾隆31年)南北兩路理番同知設立,專門負責平埔族相關事務。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20 | 212 | 2024-12-03T00:00:00 |
1804年(清嘉慶9年)平埔族第一次大規模遷徒行動,巴宰海族阿里史社頭目潘賢文號召中部巴宰海族、巴布薩族、道卡斯族、洪雅族共千餘人,移墾到東部蘭陽平原。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16 | 118 | 2024-12-03T00:00:00 |
1814年(嘉慶19年)到嘉慶20年(1815年)期間爆發郭百年事件,是漢人與「水沙連二十四社」埔里社原住民之間曾經發生過的大規模衝突事件。事後造成水沙連二十四社原住民的勢力從此大幅衰落,西部各平埔族聚落的集體大規模遷徙,並使得原有部落逐漸消失。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23 | 114 | 2024-12-03T00:00:00 |
1867年(清同治6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和原住民族長卓杞篤締結災難救助條約《南岬之盟》。1871年(清同治10年)原住民殺害船難漂流之琉球宮古島居民(宮古島民臺灣遇害事件)。加拿大長老會的馬偕抵達淡水,開始在北部傳教。
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日本以1871年八瑤灣事件殺害琉球人為由出兵攻打臺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1887年漢人移民者及原住民(主要為大武壠族)爭紛發生呂家望社之役,最後發展成為花東縱谷各莊社的大武壠族、阿美族、卑南族、客家墾民聯合反抗清政府的戰事。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59 | 244 | 2024-12-03T00:00:00 |
方言皆存在「方言字」,客語中也有自己的方言字。比如「𠊎」。可使用教育部的「好客輸入法」輸入或意傳科技的「意傳客文輸入法」。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61 | 54 | 2024-12-03T00:00:00 |
原名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為目前中華民國教育部所公告的臺灣客家語羅馬拼音方案。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38 | 31 | 2024-12-03T00:00:00 |
全名臺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屬於1998年由余伯泉領導的小組擬定之通用拼音系統中的一部分。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44 | 37 | 2024-12-03T00:00:00 |
又稱客語羅馬拼音,是西方傳教士用來拼寫客家話的文字。下文範例節錄自詩篇1:1~1:3,並依照《客語聖經:現代臺灣客語譯本》採用漢字、白話字並行的方式: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75 | 71 | 2024-12-03T00:00:00 |
自2005年起,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即對臺灣客家語的使用者,辦理語言能力程度的認證。該認證,為「客語能力認證」。它的認證等級,區分為基礎級、初級、中級、中高階、高階、專業級等六種。在該認證中,臺灣客家語次方言,分有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詔安腔等五種。而透過該認證者,會由客家委員會發給相應等級的「客語能力認證合格證書」,以證明透過認證者的客語能力程度。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81 | 166 | 2024-12-03T00:00:00 |
2003年7月1日,在時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葉菊蘭的支援下,「客家電視臺」正式開播。其為全臺灣客家語(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詔安腔)發音的電影片道,亦是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旗下之電視媒體。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02 | 94 | 2024-12-03T00:00:00 |
1994年9月18日,在鍾肇政、梁榮茂、黃子堯、黃永達、陳貴賢等多人的共同籌劃下,全世界第一家以客家話為主要廣播節目語言的「寶島客家電臺」,正式在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上播送。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86 | 78 | 2024-12-03T00:00:00 |
講客廣播電臺為臺灣的一家廣播電臺,是臺灣第一家以客家話播音放送的全國廣播電臺,由客家委員會籌備設立,2017年6月23日開播。目前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經營。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78 | 65 | 2024-12-03T00:00:00 |
2017年,國際以閩南語(包括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7,000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海南話)有2,710萬人(2013)。 2022年,全世界講閩南話的人口約有8000萬人。國際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34 | 107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在中國大陸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少部分人稱之為福佬話或學佬話。在福州,仍然保留了在古代的舊稱呼下南話或下南腔名詞稱呼。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則稱之為福建話或鶴佬話(亦稱福佬話)。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閩南語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臺羅:Ho̍h-ló-uē)或咱的話(lán-ê-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語使用者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臺灣語、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蒼南、平陽、洞頭一帶以及江西東北部的上饒一帶亦稱之為福建話。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68 | 263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北京話難以相通,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漢語族內的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現代標準北京話分化較早,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有許多差異,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被認為不是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同源的兩種語言或方言,在分化1000年後其核心詞彙約有66%同源,如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有58.8%同源,約分化了1236年,而閩南話的核心詞彙有49%與北京官話同源,已分化1699年。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41 | 219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曾在明鄭與西班牙、英國等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閩南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中華民國於2018年12月透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使閩南語成為法定「國家語言」之一。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84 | 164 | 2024-12-03T00:00:00 |
泉州話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語的標準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後,其優勢地位逐漸被廈門話取代。今日廈門話是閩南語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採用廈門話作為閩南語廣播的標準音。而在臺灣,北中南及外離島等各區域之間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語言學家將其分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主要在發音上的細微差別,彼此仍可互通。由於臺灣的交通發達、人口流動大,逐漸形成所謂的「優勢腔」,中華民國教育部將聲調為偏漳腔的高雄腔視為第一優勢腔、偏泉的臺北腔視為第二優勢腔。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33 | 238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的淵源有古商語與唐朝官話、河洛語、百越語等說。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6 | 28 | 2024-12-03T00:00:00 |
因漢末三國時代,吳國入閩設立建安郡,使福建地區除原有百越部落的語言以外,也帶來了一部分的吳越楚地的上古漢語方言。而來自中原的移民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亂,福建的泉州晉江等流域一帶有中原計程車族避難到此,帶來了當時的早期中古漢語(例: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唐高宗儀鳳年間(約677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閩南漳州,帶來了晚期中古漢語長安音,自此閩語各分支的共同祖語成型,即原始閩語。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03 | 207 | 2024-12-03T00:00:00 |
原始閩語何時開始分化為各種互不相通的語言,今日的語言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不過,從對《集韻》中語音的分析可以發現,閩語分化的時間在宋朝初年以前,當時建州(閩北)、福州(閩東)、泉州(閩南)三地的方言已經出現了不少差異。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08 | 102 | 2024-12-03T00:00:00 |
語言學家李如龍認為,閩南語於中唐時期還未分化為各種腔調。到宋朝以後,由於興化軍的設立,莆仙地區經濟自成一統,且地理上靠近閩東,受福州話影響,當時的閩南語才在當地逐漸分化為莆仙語。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89 | 93 | 2024-12-03T00:00:00 |
1907年,小川尚義已有「南部福建話」的說法,並把南部福建話分為為漳州、泉州、廈門三個類別。亦說明臺灣島上的「南部福建話」主要通行漳州話與泉州話。由於在1930年代以後,西方語言調查的社會科學技術才由留學生引進中國,開始調查中國大陸各地之語言,「閩南語」一詞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詳見本後文)。在此之前,約在20世紀初,日本統治的臺灣日治政府以「臺灣話」或臺語稱呼之。當時的新加坡華人地區以「福建話」稱呼之。以下為常見閩南語之名稱: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20 | 197 | 2024-12-03T00:00:00 |
受漢字文化圈影響,春節在寮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有眾多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地區也是重要的節日。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朝鮮半島、越南、菲律賓、模里西斯、蘇利南等地,農曆新年都是法定假期。紐約曼哈頓華埠的中國新年遊行是除亞洲以外規模最大的中國新年活動。春節也是聯合國假日。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161 | 149 | 2024-12-03T00:00:00 |
農曆正月初一為一年之首,故稱「歲首」,又稱「年節」、「元旦」、「元正」、「元朔」、「元日」、「正旦」、「新正」、「新春」、「履新」。臺灣話習稱「新正」(sin-tsiann)、「開正」(khui-tsiann),慶祝活動叫「過年」(kuè-nî)。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124 | 93 | 2024-12-03T00:00:00 |
古有「三正」之說,夏朝正月建於寅(孟春一月),殷朝正月建於醜(季冬夏曆十二月),周朝正月建於子(冬至月,仲冬夏曆十一月)。歷代新年元旦日期不盡相同,夏朝以寅月(端月,以雨水為中氣)初一為一年之首(寅首),商朝以丑月(臘月、全月以大寒為中氣)初一為元旦(醜首),周代以子月(葭月,以冬至為中氣)初一為元旦(子首),秦代以亥月(陽月,以小雪為中氣)初一為歲首(亥首)。此謂改正朔。直到漢代遵循儒家「行夏之時」之教義,漢武帝下詔推行太初曆,才又明確規定正月初一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自此,隋唐宋明皆以夏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慶之賀始於漢高祖劉邦。民國建立以來之春節就是夏曆元旦。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86 | 293 | 2024-12-03T00:00:00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引入格里曆(又稱陽曆)為新曆,定格里曆1月1日為新年元旦。「春節」本來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1914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定陰曆元旦為春節,自此「春節」一名就用來指陰曆新年。香港、澳門的正月初一假期,官方中文分別稱作「農曆年初一」、「農曆正月初一」;英文為Lunar New Year's Day(1968年前為Chinese New Year's Day),葡萄牙文為1.º dia do Novo Ano Lunar。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29 | 178 | 2024-12-03T00:00:00 |
華夏曆法定義冬至所在之朔望月為十一月(子月),係因北半球冬至時太陽方位偏南,其時日影最長易於測量之故。據此,漢人劃分黃道(即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為四季,十二節、十二氣,七十二候,統稱「季節氣候」。黃道如同十二節的竹子,寅月(立春-驚蟄)對應正月。立春緊接於大寒之後,後接雨水,象徵一年最寒冷之時結束。華夏曆法有96.9%年份以最接近立春之朔日(月缺之日)為正月初一。自周朝起,華夏曆法以夜半子正(0:00)換日。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05 | 201 | 2024-12-03T00:00:00 |
立春緊接於大寒之後,後接雨水,象徵一年最寒冷之時結束。華夏曆法一般以最接近立春之朔日(月缺之日)為正月初一,日期一般落在大寒至雨水(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間。立春則在2月4日或2月5日。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98 | 96 | 2024-12-03T00:00:00 |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的歲末年頭(日語:年末年始)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正月是一年之開始,而正月初一平均在立春附近。節日的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爾雅》記載:「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說明「年」的稱謂從周朝開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穀穗成熟的形象,《說文解字》也稱:「年,穀孰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農曆一年最後一日(臘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為「除夕」,除夕晚全家人團圓食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習俗,表示從上一年最後一日守到下一年第一日。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96 | 281 | 2024-12-03T00:00:00 |
春節源於上古蠟(通臘)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人們就要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新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無災無禍、收成興旺。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83 | 92 | 2024-12-03T00:00:00 |
該說法認為春節源於古代的巫術儀式,是原始信仰巫術的一種具體體現。原始人認為人的意志和力量可調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發展。飲食、祭祀、裝飾、遊藝、娛樂和語言、行為、飲食等一系列禁忌都是圍繞辟邪祈吉展開的,人們希望透過它們趕走邪惡、得到幸福。此後隨著時間的演變,春節慢慢變成了一種慶祝活動。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141 | 133 | 2024-12-03T00:00:00 |
根據該說法,由於科學知識的貧乏和生產力的低下,以前的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經常被冬天的寒潮侵擾,而且糧食的匱乏也是這些人提心弔膽。早春時節來臨後,青黃不接,生命更是受到了威脅,老人和兒童首先會因飢餓、寒冷和其他各種惡劣因素而死去。這使得人們非常驚恐,懷疑是鬼神所致。這段令人恐慌的時節一過,人們便會相互道賀。這種現象逐漸演變成了春節。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170 | 171 | 2024-12-03T00:00:00 |
1907年(日明治40年)11月14日新竹發生北埔事件,由賽夏族人與北埔漢人共150餘人攻打北埔鄉支廳各分遣所。由於當時對原住民採「懷柔政策」,對於賽夏族僅沒收其槍械。同年5月枕頭山戰役軍警經枕頭山時,遭泰雅族大嵙崁前山群及大豹群居民激烈抵抗,因而被困於該山之下,雙方隨後展開壕溝戰。大嵙崁溪及角板山附近部落居民多遭殲滅或逃入深山,漢人隨後進入開墾定居。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77 | 178 | 2024-12-03T00:00:00 |
1930年10月27日,霧社地區原住民族因不滿日本政府的統治,在莫那魯道為代表,爆發霧社事件,砍殺了各地警察及霧杜公學校舉行秋季運動會的日本人136名,輕重傷百餘人。日方隨後進行武裝鎮壓,殺害霧社原住民族近千人。而後日方的檢討報告顯示,起事原因有對原住民族壓榨勞力、一些日警對原住民族婦女始亂終棄及不當的男女關係、原住民族想要回到傳統生活。時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等官員因此而下臺。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89 | 168 | 2024-12-03T00:00:00 |
在霧社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對待臺灣原住民態度就變得完全不一樣,尤其在徵調高砂義勇隊到南洋協助作戰後,整個情況更大為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約派出7次動員臺灣原住民之高砂義勇隊前往南洋叢林作戰。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15 | 103 | 2024-12-03T00:00:00 |
過去「番」、「蕃」等歧視性的稱呼有礙於原住民族內部意識的覺醒、也不利於主流漢人社會對於過去刻板印象的掃除。1947年後,臺灣省政府為表對臺灣原住民族一視同仁,多次通令禁用「蕃族」、「高山族」、「高砂族」等歧視用語,改稱「山地同胞」,以示平等。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121 | 113 | 2024-12-03T00:00:00 |
但同期的臺灣原住民族,包括臺東卑南族領袖南志信和泰雅族領袖樂信·瓦旦在內,戰後初期臺灣各族原住民普遍以「臺灣族」自稱,以替代過去漢人及日本人在各個時期對他們亦或是出於歧視亦或是出於便宜行事所採用的他稱,但由於政治因素不被當時的政府所接受。因此在1980年代原住民運動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崛起後,1984年原住民運動正式興起之初,早期原運領袖便改以原住民自稱,以替代過去漢人及日本人在各個時期對他們亦或是出於歧視亦或是出於便宜行事所採用的他稱,並成立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做為領導早期原住民運動的先鋒。恢復傳統姓名、恢復傳統山川土地名稱與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分別於1988年展開第一次還我土地運動,於1989年第二次還我土地運動,於1993年展開第三次「反侵佔、爭生存、還我土地」運動。1987年發生東埔布農族抗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挖墳事件1987年蘭嶼反核廢料運動(蘭嶼驅逐惡靈(核廢料))1988年臺灣嘉義市原住民展開破除吳鳳神話、吳鳳銅像拆除事件,屏東魯凱反瑪家水庫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434 | 390 | 2024-12-03T00:00:00 |
「原住民」一詞在原運興起後,逐漸為其他參與臺灣社會改革的人士基於相互尊重的原則所接受,1994年的原住民文化會議,原住民一詞第一次為官方(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主辦的會議所採用,而在會議中,當時的李登輝總統在致詞中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正式場閤中使用原住民一詞,同年中華民國憲法修改,「原住民」正式取代「山胞」而在國家法律獲得採納。1997年立法院透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是第一部以「原住民族」為名稱的法律,
1999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曾與各族原住民代表發表《原住民族與臺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使得原住民族自治於2000年以後成為民進黨政府選舉時的主要口號,
但直至2000年中華民國憲法再度修改,具有民族權意義的「原住民族」一詞方才正式取代原住民,並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基礎。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348 | 291 | 2024-12-03T00:00:00 |
2000年馬告運動爭取共管馬告國家公園。阿里山鄒族達娜依谷等部落封溪護魚運動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38 | 33 | 2024-12-03T00:00:00 |
《中華民國憲法》於2000年第六次增修時,於增修第十條〈基本國策〉中,正式承認「原住民族」的民族權,於第十一項指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第十二項更規定:「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依據。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於焉展開。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40 | 199 | 2024-12-03T00:00:00 |
中華民國立法院則於2005年1月透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認原住民自治權。其中,第四條明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98 | 77 | 2024-12-03T00:00:00 |
關於語言學家對閩南語分割槽的歷史(尤其剔出海南閩語、雷州閩語的歷史),可參見詹伯慧1995年的《關於閩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61 | 62 | 2024-12-03T00:00:00 |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中國大陸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臺灣學者認同語言說或方言說者皆有。西方學者大多不認同方言的說法。理由如下: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69 | 64 | 2024-12-03T00:00:00 |
以上述研究為基礎,部分學者將閩南語的結構和基本詞彙,與南島語系和侗臺語系聯結,而論證其他非漢語語言對閩南語的強大影響。其指出,閩南語可視為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漳州話、泉州話、同安話、廈門話等,則是閩南語的方言。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11 | 110 | 2024-12-03T00:00:00 |
中國大陸的學者認定閩南語支系皆源於泉州、漳州音系,但依分化時間的早晚、地理隔閡、漳泉音演變等因素,出現了不等的差異和變化。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中國大陸的學者大致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92 | 87 | 2024-12-03T00:00:00 |
泉漳片被認為是「主流閩南語」,主要通行於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內部相對一致,溝通大致無礙。泉漳片各口音源頭皆為泉州話、同安話、漳州話。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66 | 70 | 2024-12-03T00:00:00 |
閩越地重山峻嶺,閩南先民沿水系及其盆地而居,以山脈為界,運輸貿易交流則以江水船舟為主,由此孕育閩南語本土內部固有三大方言:同安水系之同安話、晉江流域之泉州話、九龍江流域之漳州話。以下依歷史、關聯、地理順序排列,數字為聲調之五度標記法: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17 | 124 | 2024-12-03T00:00:00 |
潮州話亦稱潮汕話,文法與泉漳片相同,詞彙高度對應,在語音語調及漢字文白音選用上則差異較明顯,潮汕話和泉漳片交融地區則兼具二者發音特色,如福建漳州詔安、新加坡等。潮汕話除了分佈於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如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柬埔寨和寮國的大部分華人和越南的一部分華人社群。著名戲曲荔鏡記(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汕地區,亦廣傳於閩南、臺灣等地,明清時期以潮州府城話為標準,今無法定標準音。《中國語言地圖集》中認為海陸豐話屬於潮汕片下的次方言,但由於語言認同上的差別,現在的學術研究中多採用「粵東閩語」一詞作為潮州話與海陸豐話的統稱。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90 | 284 | 2024-12-03T00:00:00 |
明末清初,大量閩南人(主要是泉州府的南安、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平陽、玉環、洞頭一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帶。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南部吳語,閩東語是福州話類別)的影響,與泉漳片形成一定差別。與泉漳片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仍保留其它特點。相對來說,比潮汕話更接近泉漳片,與泉州府城腔高度相似。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94 | 196 | 2024-12-03T00:00:00 |
分佈於福建省大田縣及周邊,受閩中語、閩東語影響。《福建省志·方言志》認為其已屬於「閩方言過渡區」而不是閩南語,而《中國語言地圖集》則列為閩南語的一種。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75 | 76 | 2024-12-03T00:00:00 |
分佈於廣東省中山市部分地區。受粵語影響明顯,且有潮汕片及閩東語成分。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34 | 34 | 2024-12-03T00:00:00 |
除上述方言片之外,廣東省雷州半島一帶通行的雷州話以及海南省通行的海南話長期被認為是閩南語的方言。20世紀70年代以後,才開始有人對海南話進行系統的調查。此後語言學界開始把海南話和雷州話自閩南語中劃出。1987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裡,正式將瓊雷話自閩南語中劃出。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133 | 120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的中心地區位於閩南地區。閩西的龍巖市區與漳平一帶也說閩南語。閩東地區福清市以及寧德市福鼎一帶的沿海小部分地區,以語言島形式存在。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67 | 64 | 2024-12-03T00:00:00 |
閩南語在臺灣的分支被臺灣閩南人稱為臺灣話(白話字:Tâi-oân-ōe),是年長的臺灣閩南人的母語,也是主要日常用語。臺灣推行九年國教之後的各世代閩南族群除了母語閩南語之外,還能掌握國語(現代標準漢語)。閩南族群年輕一輩,學校與日常生活都在使用國語的環境,部分年輕人不能流暢使用閩南語。其他族群(如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其他省份的族群、外籍族群),則通常在日常生活使用母語或國語,為了和閩南族群溝通交流,有的會特意去學習閩南語。 | 閩南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A9%E5%8D%97%E8%AA%9E | 214 | 195 | 2024-12-03T00:00:00 |
據古代民間傳說,春節期間,冬天野外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也叫「夕」。年獸一年出沒一次,這一日叫「過年」(年來了),過年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年獸「夕」十分兇殘,半夜走家串戶吃人,炎黃先祖為了躲避年,那舉家團圓在一起,圍坐在一起抵抗年獸。由於年獸每年出沒一次,炎黃先祖在於其無數次鬥爭中,摸索出了鬥爭訣竅,年獸雖猛,但懼怕紅色、火光和巨響。因此,家家戶戶在門口貼上紅春聯,在家門口燃起篝火,放爆竹,年獸看見人家門上貼著紅對聯,門口有紅火燃起,爆竹霹靂亂響,還會和長輩拜年,就趕走了年獸。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47 | 249 | 2024-12-03T00:00:00 |
也有一種說法是,該猛獸是「夕」而非「年」。春節是除夕而後過年。「夕」是一種幽幽的怪物,而「年」從字義上也和動物猛獸無關,更像是豐收成熟的意思。古文中也無年獸的記錄,而僅僅始於民國時期的說法。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95 | 92 | 2024-12-03T00:00:00 |
殷商:部分人認為新春起源於殷商時期祭天、祭祖活動。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5 | 25 | 2024-12-03T00:00:00 |
漢朝:形成正式新春禮儀,並開始有爆竹(燒竹子)。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4 | 20 | 2024-12-03T00:00:00 |
唐朝,新春時分一般共放七日假。《假寧令》這樣寫道: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5 | 24 | 2024-12-03T00:00:00 |
但也有例外:私塾先生和學生的假期長達一個月,農民可能大年初一仍然需要勞動。唐德宗李括時,曾經實行過「單號上朝,雙號休假」的制度。此外,對許多普通百姓而言,沒固定的假日——新年到了,假日就到了。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96 | 84 | 2024-12-03T00:00:00 |
在除夕守歲結束後的元正之日,唐朝人會舉行「大朝會」、「大陳設」和「大赦令」。在大朝會中,皇帝頭戴垂著十二串白珠的袞冕,在皇宮正殿面見5000名百官、前來通報各地情況的朝集使以及各國的使者們。大朝會更像是一種禮儀活動而非政事會議。大赦令就是對犯人既往不咎。大陳設時,許多象徵著國家最進階別的禮器都被端出來以彰顯大唐的國體,皇帝、朝廷官員、各地的朝集使和皇室宗親身著端莊正式的服裝,下官需按等級次序進行的向皇帝拜賀:首先皇太子、三公(司徒、司空與太尉)要率先道賀;接下來中書令需將各個地方的賀表宣讀;門下省的黃門侍郎隨後上奏各地的祥瑞情況;然後戶部尚書上奏各州的進貢物品名單,禮部尚書上奏鄰國的進貢情況,太史局的太史令匯報天象;最後門下省的長官侍中宣佈儀式結束。中書令帶領中書門下兩省的中進階官員一起上前向皇帝拜賀。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356 | 350 | 2024-12-03T00:00:00 |
五代:後蜀:開始有春聯。後蜀題寫的「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最早一副春聯。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38 | 40 | 2024-12-03T00:00:00 |
宋朝人開始使用火藥製成的鞭炮。北宋除了宋太祖時期制度未定外,自宋太宗即位到宋真宗退位,官員元日均給七日長假。包拯上書仁宗,建議縮短為五日,故宋仁宗與宋神宗時新年假期五日。因朝臣不滿,宋徽宗後又恢復到七日。南宋建國初期顛沛流離,官員沒有年假。自紹興和議後的第二年到南宋滅亡,官員每年春節假期大致上都是五日。宋朝私塾學生一年放寒假一個月,從臘月初八(臘八節)放到正月初八結束。鄉下學生多放春假、秋假各一個月回家幫忙農事。每逢春社、秋社、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私塾大多也會放一日假。太學只在寒食、冬至、新年各放3日假,每年9日假;但學生往往隨父親赴外地就職,一請假就好幾個月,直到年終才回校大考,考試合格即可當官。宋寧宗時,一般勞工(應役丁夫)元日、寒食、冬至、臘日各放假三日。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337 | 334 | 2024-12-03T00:00:00 |
宋朝冬至主食為「餛飩」(類似今日的餃子)。年夜飯主食為「餺飥」(手擀麵羹)、春盤。春盤亦為立春主食。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50 | 53 | 2024-12-03T00:00:00 |
元朝漢人受蒙古影響,叫新年作「白節」,放假三日。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24 | 22 | 2024-12-03T00:00:00 |
辛亥革命後,民國改用公曆。新文化運動興起後,北洋政府亦提倡破舊立新,提倡廢除「舊曆」,改用公曆來慶祝新年。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1月1日,將春節定義為農曆正月初一。國民政府於抗日戰爭前曾試圖廢除陰曆新年,將過年習俗改為西曆新年進行,但不被當時國人接受,爾後停止相關法令。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135 | 140 | 2024-12-03T00:00:00 |
內務部民治司第一科,向大總統袁世凱請求,定新春(春節)、端午節(夏節)、中秋節(秋節)、冬至(冬節)為四節。 | 春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8%A5%E7%AF%80 | 54 | 52 | 2024-12-03T00:00:00 |
2016年原住民族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臺灣原住民族道歉。2017年2月23日原住民「凱道部落」抗議排除私有土地納入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81 | 69 | 2024-12-03T00:00:00 |
最早期的調查資料是在1624年的荷蘭殖民時期,描述原住民族是居住在大小不同的獨立部落當中。在這些部落之間常常會發生貿易、通婚、戰爭和為了防止外敵入侵而形成的結盟關係。根據當時和現代的民族學和語言學的標準,這些部落被人類學家分成20個族群,且被經常引用和討論,其中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最晚於17世紀在臺灣中部已建立大肚王國。不過有人懷疑這些族群是否聯合成一個政體、王國或是真正的「族群」。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06 | 180 | 2024-12-03T00:00:00 |
18世紀清政府統治臺灣之後,當時的人們依據「強勢文化」的適應和影響程度,大幅修改了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定義,並且依據各族群對於清政府的服從程度,建立了一套系統定義了各原住民族族群的關聯性。清朝文人使用生番這個名詞定義非由清政府管理,而是自治或自有政權的原住民族族群,而熟番則是定義著這些原住民族族群服從清政府,並且履行繳付人頭稅的約定。根據乾隆皇帝時期和隨後時期的標準,熟番等同於被滿漢文化同化,並且服從於清朝政府生活在當下的原住民族族群,但是保留這個較輕蔑的名詞,表示雖然此族群並非漢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漢民族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名詞反應著當時廣泛的思想:在採用儒家社會規範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順服。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307 | 260 | 2024-12-03T00:00:00 |
在19世紀晚期,在清政府鞏固臺灣平原地區的統治力道,並積極進入臺灣山區之下,平埔番和高山番這兩個新名詞出現並可以分別和熟番、生番交替使用。在將近50年的臺灣日治時期,日本的人類學家仍然使用這個二元分類系統。但在1898年,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臺灣原住民族的分類體系,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4群8族11部」,並說明各族的分佈區域與文化特質;1890年代初期,日本學者和政府修改之前的二元分類系統,以平埔族代換之前的平埔番、熟番,以及使用高砂族代換之前的生番;官方則在1935年後,在行政部門公文表示上完全改用「高砂族」之名稱。對於高砂族的分類,不同學者有分為7族、9族、12族的見解,對於管轄蕃地事務的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則是以7族(泰雅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阿美族。雅美族(後來的達悟族))做為相關統計的基礎。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在1935年著作的《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則將卑南族、魯凱族自排灣族中獨立,確立了日後臺灣原住民傳統的9族的分類,是第一次具科學系統的分類;日治時期,在學術或一些官方使用上已有「原住種族」、「原住民族」的通稱。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483 | 423 | 2024-12-03T00:00:00 |
進入臺灣日治時期後,日本學者土田滋是以語言作為主要的判準,將臺灣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前者包括住在臺灣山地和東部的9個族群: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達悟族。後者則包括原居於臺灣北部和西部平原,現已幾近消失的10個族群: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則海族、噶哈巫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邵族(水沙連)、西拉雅族、和猴猴族。中華民國政府對原住民族群的認定,最初以移川子之藏的分類為基礎,建立9族的族群分類。1998年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後,依原住民身分法執行。 | 臺灣原住民族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E6%97%8F | 265 | 259 | 2024-12-03T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