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18
870k
| key
stringlengths 0
138
| url
stringlengths 31
606
| word_count
int64 20
870k
| token_count
int64 1
345k
| updated_date
timestamp[s] |
---|---|---|---|---|---|
臺灣電影最早始於日治時期,戰後則一度興起臺語電影。1960年代起,公民營電影公司盛行拍攝寫實電影與文藝片,並引進香港電影技術。1970年代起,功夫片和武俠片成為主流,其後愛國電影及小品電影也開始盛行。1980年代開始,中影公司主導臺灣新電影運動,探討社會、人文及歷史題材,另有大量紀錄片出現。隨著臺灣新電影運動結束、開放外片進口,臺灣電影產業一度沒落。直到21世紀初,年輕導演發展在地文化、恐怖、驚悚、犯罪、科幻、奇幻等型別電影。中華民國政府持續推動電影產業發展,並舉辦金馬獎、金穗獎等活動。 | 中華民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 | 246 | 199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包括棒球、籃球、橄欖球(英語:Rugby union in Taiwan)、網球和高爾夫球等。臺灣青棒球隊在國際級比賽有著不錯成績,並在1989年成立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籃球是受到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歡迎的運動之一。中華民國舉辦LPGA臺灣錦標賽等高爾夫球賽事,並在山坡或丘陵上興建高爾夫球場。臺灣每年還會舉辦數十場馬拉松比賽,臺北馬拉松是規模最大的賽事之一。許多人熱衷練習來自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的武術,或在社群公園從事土風舞等活動。中華民國還是全球尖端腳踏車的外銷大國,推廣腳踏車比賽及休閒。 | 中華民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 | 259 | 224 | 2024-12-03T00:00:00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後並獲得承認後,中華民國在國際賽事往往只能以權宜名稱「中華臺北」參加。儘管反對相關條件,但仍定期派出代表團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國際體育賽事。中華民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競技專案中獲得多面獎牌,並在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創下最佳成績。中華民國在世界運動會、世界大學運動會、亞洲運動會、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等賽事亦有獲獎紀錄。為了培育學校優秀運動人才,中華民國舉辦各項學生運動聯賽遴選運動人才,並推動體育學術、體育教學、校園競賽等措施。 | 中華民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 | 248 | 213 | 2024-12-03T00:00:00 |
中華民國定期舉辦全國運動會、全民運動會、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等比賽。中華民國政府還推動運動環境改善,興設國民運動中心等體育場館設施,並鼓勵民間職業運動產業發展。多個城市設有公共腳踏車系統,並規劃環島腳踏車道路網。其他受歡迎的休憩方式還有爬山、散步、度假、電視、電影、音樂、跳舞、閱讀等,各型別登山運動相當風行。臺灣各地都有大型購物中心、連鎖百貨公司和特色商圈,臺灣中部更擁有多處渡假村及遊樂中心。 | 中華民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 | 229 | 205 | 2024-12-03T00:00:00 |
基督宗教在臺灣的發展歷史始於17世紀中期的荷西入殖,但全面性的發展則起始於19世紀中期臺灣開港之後。天主教會、東正教會、新教等基督教三大宗派在臺灣都有教會,但「基督教」一詞在臺灣通常專指新教,與其他漢語圈地區的情形相同。新教由於宣教較為活躍,是三大宗派中在臺灣信仰人口最多的。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38 | 116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道教在早期以從中國大陸移居過來,信奉道教的道士和百姓為基礎,屬(火居道)的傳統,又可再分為南、北二大派別:臺北桃園宜蘭地區有自稱「道法二門」,其道士只做喜慶吉事、不做喪事,北部喪儀是找釋教(瑜伽教)的香花僧;新竹為正一嗣壇派下以及南部自稱為天師門下「靈寶派」,喜、喪事都做,俗稱「烏紅搭」。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47 | 148 | 2024-12-03T00:00:00 |
依據中華民國內政部宗教輔導科統計顯示,臺灣的基督徒人口佔4%,即100萬左右,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及天主教會為人數較多的教會。基督徒在整體臺灣人口中居於少數,遠少於道教、佛教等宗教,但在商界、政界等社會中堅及公眾人物階層的比例稍高,使基督宗教在臺灣社會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而相對於漢族,幾乎所有的原住民族以基督宗教為主要信仰,70%是長老教會,其餘大部分是天主教會或其他新教宗派,此為二戰後新教與天主教會在原住民族地區的積極宣教、以及在地化(英語:Inculturation)措施所致,但近年來部落信徒流失的情況比較劇烈。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61 | 217 | 2024-12-03T00:00:00 |
天主教進入臺灣,最早始於西班牙人統治臺灣北部,1626年西班牙人登陸臺灣北部時,同時有西班牙籍的道明會會士來到臺灣對臺灣人傳教,物件是北部的凱達格蘭族與噶瑪蘭族,至1642年西班牙被迫離開臺灣後中斷。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00 | 91 | 2024-12-03T00:00:00 |
基督新教在臺灣荷蘭統治時期1627年由歸正宗傳教士幹治士(Georgius Candidius)傳入,物件是南部的西拉雅族,當時的傳教工作屬於殖民政策的一部分,傳教士皆隸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支薪,不像現代由教會奉獻支薪,傳教實際政治目的是對原住民進行文化改造,減少臺灣人與殖民者的矛盾,以及不同族群間的矛盾,此時期的傳教工作隨著鄭成功在安平建政以及屠殺西拉雅族之後宣告結束;但親國民黨的漢民族主義者則認為當時奉行帝國主義的荷蘭人藉基督之名屠殺臺灣漢人與原住民,原住民人口少了近一半、多數躲到深山裡避難。面對鄭成功屠殺原住民的指控則主張是因為原住民襲擊並殺害了鄭成功的部將林圯及其部隊,認為鄭成功是被害者。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310 | 283 | 2024-12-03T00:00:00 |
此時期的傳教工作有兩個階段,在1636年以前缺乏組織,傳教工作以口述方式實施,具體行為如背誦祈禱文和教義問答,1636年後開辦學校,並且採用了以拉丁字母書寫的新港語為工具實施宗教教育,解決原住民沒有文字的問題,由於語言工具落後,此時並沒有完整的翻譯聖經,僅有少數新港語的福音書。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39 | 122 | 2024-12-03T00:00:00 |
鄭成功殖民期間實施禁教政策,信仰基督教的原住民被迫選擇放棄信仰或逃到深山。此時明鄭諮議參軍陳永華為革除荷蘭人所留下的基督信仰,以及實施儒家思想漢化政策,積極興建孔廟、真武廟、關帝廟等漢人寺廟。也利用免除徭役措施誘使原住民接受漢化教育,相對於荷蘭的語言本土化政策,明鄭時期的宗教政策不僅打擊基督教,也嚴重打擊原住民語言。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59 | 157 | 2024-12-03T00:00:00 |
1683年6月(康熙22年)施琅攻陷臺灣,之後向康熙表達臺灣的重要性爭取經營臺灣,上奏清廷建議奉臺灣民間信仰的媽祖「天妃」賜晉天后,1684年(康熙23年)清廷准奏,此後主流信仰改為祭拜媽祖,透過宗教傳播方式讓臺灣居民轉移認同感接受大清政權。此後又因乾隆、嘉慶的禁教政策,使得東亞很長一段時間沒再出現傳教士。1865年6月16日(同治四年)英國長老會的馬雅各醫生抵臺,1872年3月7日(同治十一年)加拿大長老會的牧師馬偕牧師抵臺。此時期的傳教工作初期常受到漢人暴力反抗,不時發生破壞教堂以及殺害教徒的事件,直到樟腦戰爭後傳教士才有相對安全的環境,並且傳教工作逐漸走向政教分離(如公開反對英國當局的鴉片貿易),傳教語言主要使用白話閩南語,信仰核心為加爾文主義,以教育和醫療作為傳教工作的基礎建設,現存的有新樓醫院、馬偕醫院、淡江中學、真理大學等。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373 | 343 | 2024-12-03T00:00:00 |
清治鹹豐九年(1859年)5月18日,三位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籍道明會傳教士及五位中國教友傳道員,從中國大陸橫渡臺灣海峽抵達打狗港(今高雄港),同年12月在靠近今日高雄愛河河口的地方購地興建簡易傳教所(即今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成為天主教會在臺灣的第一個據點。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30 | 122 | 2024-12-03T00:00:00 |
此時期的基督教新教延續馬雅各與馬偕的長老會傳教工作,雖然日本政府對基督教抱持警戒態度,但由於長老會對於當局的政策大多配合,如配合皇民化政策實施日語禮拜,因此基督教不像過去因為政權變遷而被消滅。1926年,由中國大陸基督教徒自行創辦的真耶穌教會從福建傳入臺灣,此教派的作風與公共關係頗具有神秘色彩。1928年8月,日本救世軍軍官山室軍平來臺宣教,在臺北、臺中設立據點,日後陸續設立了八個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成為戰敗國,日本人被遣返,也暫時結束了救世軍在臺灣的發展。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34 | 209 | 2024-12-03T00:00:00 |
傳入臺灣的道教,傳承自福建、廣東的正一道傳統。正一道的道士家設「壇靖」,居於民間聚落,設齋醮行法事,世稱為「火居道」,這相對於出家修行,居住在宮觀清修的全真道,世稱為「出家道」。閩、粵兩省以正一道為主,隨明末清初的移民來到臺灣,泉州、漳州及粵東之客家人,均有正一道的道壇道士跟隨遷移,設壇於各移民的聚落內,已有一、二百年左右的歷史。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66 | 169 | 2024-12-03T00:00:00 |
泉州籍優勢區的正一道壇,主要分佈區域為雲林、嘉義以南的縣市,還有其他多泉籍移民的北部區域,其中,新竹林家的林汝梅,清代時曾至龍虎山受籙學法,回臺後成立「正一嗣壇」。此派道士以齋法拔度為主,亦行吉慶醮典、作三獻,既度亡又度生。漳州南部與相鄰粵東客籍,其移民較多的分佈區,主要在北部。這派為「道法二門」,平常以三奶派(閭山法)小法事為主,如祭解的補運、改運法事、禳星及安太歲、安神位;遇到寺廟慶成祈安或神明慶生,則以正一派道法舉行醮儀、作三獻,以度生為主而不度亡。據研究,「道法二門」 在臺灣是「道場」醮儀及「法場」驅邪儀式的合稱,指「天師道」和「閭山法」。在福建詔安的客家發源地,則為醮儀範疇中的道、法傳統,指「天師道」(師/張天師/龍虎山)和「混元法」(聖/北帝/武當山)。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337 | 342 | 2024-12-03T00:00:00 |
龍虎山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在1949年12月來臺,並先後成立「臺灣省道教會」與「中華民國道教會」,想要將道壇道士納入「奏職授籙制」。其後,第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也以嗣漢天師府名義繼續授籙;「道教會」則為三清弟子和道士舉行傳度之儀,並和鬥堂合作,推廣二戰之後傳入臺灣的「福州禪和派」。除在福州籍中傳布,這一派也逐漸通行於部分道廟,其科儀以誦經和唱贊為主。一般認為福州禪和派的形成,源自北京任官的福州人,吸取北京白雲觀及華北全真科儀,又揉合福州當地的正一道及佛教經誦。禪和派以正一天師門下自居,傳來臺灣以崇奉鬥姥為主,為人拜斗祝壽,也作度亡齋事。其道壇稱鬥堂,多以「堂」為名,有別於道法二門和靈寶派道壇是以「壇」來命名。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307 | 305 | 2024-12-03T00:00:00 |
全真道本起自內丹北派,後和南派交融,兩者合流。創教之初強調內功、外行並重,後基於傳教需要,又引進齋醮科儀之法事。全真道在二戰前傳佈有限。二戰後,少數的全真道出家道士及在家居士因國共戰爭抵臺,傳揚全真教法,以龍門宗丹法和伍柳丹法為主。其他非全真道的臺灣丹道團體還有內丹西派丹法、隱仙派丹法、天帝教、崑崙仙宗等。兩岸交流後,也有人遠赴中國大陸,拜全真道士為師,然後回臺傳播全真道。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88 | 186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道教的道法傳承,沿襲自祖先的原居地,而在本地發展。除依「家傳制」由父子相傳,而少傳外姓;亦有「師受制」,拜師奏職,師徒相授。兩任張天師有意推行龍虎山的「受籙制」,但並不完全,仍多有按舊制而受籙奏職者。近年兩岸往來後,漸有組團親赴龍虎山受其法職者。除師受奏職或天師奏職外,道壇亦多登記於「道教會」名下,成為其個人會員。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60 | 157 | 2024-12-03T00:00:00 |
根據劉枝萬的研究,臺灣的道教和民間信仰具有三種型別的神職人員:1)道士;2)法師;3)靈媒,三者具有複雜而密切的關係。道士即全真道或天師門下的各類道派,在臺灣主要為道法二門和靈寶派等。臺灣道士大多為在自家開設道壇的火居道士,配合地方宮廟之醮儀期程與應民眾之法事需求,提供其宗教服務。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41 | 130 | 2024-12-03T00:00:00 |
法師則來自地方的驅邪儀式傳統。在巫覡、道教、佛教三者的互動影響之下,中國民間信仰有「法派」的法術流傳。這類法派法術,除了道教的道法系統,還混雜佛教(密教系)的「瑜伽教」(即釋教香花僧)術法傳統。巫覡採納道教及佛教之神祇名諱、科儀經典,而施行術法,形成各種法派的法術,如閭山派(陳靖姑)、瑜伽教(釋教,穢跡金剛、龍樹醫王)、普庵派(普庵禪師)、梅山教(張五郎)、法主公派(張聖君)。這些法派法術通行於湖南、江西、福建、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又以閩、臺受影響最深。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233 | 233 | 2024-12-03T00:00:00 |
靈媒指乩童、尪姨、鸞生等,是藉神明附體而替神明傳達神諭的人。乩童經常作為道士的伴隨,為信眾解惑或驅魔鎮煞。在清末,又出現了以「扶鸞降筆」來傳達神意的宗教組織,其宗教建築稱為「鸞堂」,扶鸞者稱為「鸞生」、「鸞手」(跟乩童有別,是請神明降臨鸞駕,在沙盤上寫字降旨;乩童的降乩是神明直接附體而陷入附身狀態),以儒家義理教化百姓作為宗旨,自稱「儒宗神教」或「聖教」。崇奉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等「恩主公」的鸞堂,如臺北行天宮等,此類為恩主公信仰,另一類則為母娘信仰,如一貫道、慈惠堂等。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242 | 250 | 2024-12-03T00:00:00 |
日治時期,臺灣天主教會教務仍隸屬廈門代牧區管轄,1913年(大正9年)羅馬教廷始將臺灣與澎湖(即日佔臺灣)脫離廈門代牧區,獨立設定臺灣監牧區,教務仍由道明會神父所主持,教座則設定於高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臺灣天主教會轉為日本籍神職人員負責。在日本統治的這段期間,臺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45 | 136 | 2024-12-03T00:00:00 |
1890年10月30日,日本頒佈了教育敕語作為思想教育主軸,宣讀完要對天皇簽名行最敬禮。終戰前日本天皇具有神格地位,此舉對基督教而言形同偶像崇拜,也因此發生了內村鑑三不敬事件。1895年日本開始對臺殖民統治,教育敕語也在此實施而產生政府與教會間的緊張關係。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28 | 114 | 2024-12-03T00:00:00 |
無教會主義為日本神學家內村鑑三所提出的思想,以師徒制宣教。起初無教會主義雖然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不過當時臺灣還在清治時代。日治時代之後矢內原忠雄將此思想傳給一些臺灣留學生,如葉榮鐘、陳茂源、張漢裕、陳茂棠、郭維租等人,而矢內原忠雄的另一名學生高橋三郎也曾應邀來臺講道。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34 | 122 | 2024-12-03T00:00:00 |
1949年10月國共戰爭處於劣勢,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臺灣,中共的無神論政策使許多中國大陸的教會撤退到臺灣,形成今日教派林立,這些新進教派流入使官話和合本聖經成為主流,打擊早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語言本土化政策。新進教派主要在人口密集處與學校吸收成員,偏遠地區幾乎沒有設立據點,但有時會用一種稱為短宣的形式實施零星的鄉村傳教活動,通常效果不佳。1950年的美援政策讓一些教會從事發麵粉的社會工作,因此被譏為麵粉教,此時盛行將麵粉袋加工成內褲使用,至今仍然可以找到印有中美合作的加工內褲。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40 | 207 | 2024-12-03T00:00:00 |
1945年臺灣光復,臺灣回歸中華民國統治,日籍神職人員全部遣返,臺灣天主教會的教務改由華籍神父主導,但監牧再由道明會會士擔任。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之後,由於中國共產黨為無神論,有不少本國及外國籍的天主教徒及神職人員離開中國大陸,其中的大部分來到臺灣。除了在臺灣服務的修會增加外,臺灣本地與大陸華人來臺的神職人員也逐漸取代外國籍神職人員,成為臺灣天主教會發展的主力。1952年8月7日,臺灣建立聖統制,正式由原有的傳教區體制轉為教區制;而臺灣的教區數目,也逐漸由原本的1個監牧區,增加至7個教區、1個宗座署理區。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61 | 224 | 2024-12-03T00:00:00 |
1950年代世界局勢處於冷戰狀態,同時西方發起了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以及1948年成立了普世教會協會(簡稱普世教協或WCC),由於普世教協的立場接納社會主義國家,並且主張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導致意識形態與政府當局衝突。臺灣基督教環境因此分為兩個陣營,名義上是教義之爭,實際上政治意識形態之爭,當時主導相關活動的人物為美國基要派牧師卡爾·麥堅泰(英語:Carl McIntire)與國民黨要員張靜愚,這段期間發生不少愛國主義衍生的衝突: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17 | 179 | 2024-12-03T00:00:00 |
1989年以前愛國主義時常凌駕於加爾文主義之上。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4 | 20 | 2024-12-03T00:00:00 |
張靜愚- 基督教護教反共聯合會理事長陳溪圳- 長老教會牧師卡爾·麥堅泰(英語:Carl McIntire)- 美籍基要派牧師國語教派大部分牧師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71 | 60 | 2024-12-03T00:00:00 |
國內教授瞭解臺灣教會歷史的人物有周聯華、曾慶豹、鄭仰恩、賴永祥、查時傑、陳方中、蔡麗貞等人,某些教派對於戒嚴時期教會歷史明顯採取迴避態度或是愛國主義。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75 | 80 | 2024-12-03T00:00:00 |
解嚴後臺灣逐漸走向言論自由的社會,不僅能公開批評時政,宗教思想也開始多元及百家爭鳴,但是也因此造成一些宗教社會事件,如1995年餘奕榮的上帝藉中共審判臺灣之說,導致信徒集體移民貝里斯,宋七力的宇宙發光體之說,中臺禪寺事件的學生集體出家,以及神秘主義活動等,這些事件造成當時許多家長與民意代表不信任校內宗教團體,要求宗教退出校園。當時基督教的學生組織主要有校園團契、學園團契、長青團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長老教會青年團契),受到政策影響這些組織在公立學校不得成立社團,但實際上並沒有因此消滅而是轉為地下化經營(俗稱地下社團)。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71 | 232 | 2024-12-03T00:00:00 |
解嚴後隨著護教反共核心人物相繼過世,1950年代的新進教派失去共同努力方向,當時發起的愛國運動和極右派媒體也相繼消失,之後走向各自發展或是另立合作組織。其中一些會眾制教派開始與韓國基督教及新加坡基督教接觸,發展出亞洲基督教的團結組織,逐漸讓趙鏞基、康希等外籍亞洲牧師成為許多臺灣基督徒追捧物件,並且這些教派經常鼓勵教徒參加一種規模大的「特會」,這些特會經常在中大型活動場館舉辦,此外也有印尼華裔的唐崇榮牧師經常來臺舉辦特會,這種大規模聚眾的活動,是解嚴後才出現的基督教文化。但是這種文化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衛理公會、臺灣聖公會等新教傳統宗派並不盛行。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75 | 254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歷史文獻中,另有「齋教」這個以「在家」持齋修行為特色,融合儒、釋、道的民間教派,主要指龍華教、金幢教、先天道這三個中國秘密宗教,其宗教建築稱為「齋堂」。其中,金幢教、先天道最重內丹修持,而龍華教與佛教關係密切。二戰後,受到佛教及一貫道的夾合競爭,齋教已沒落。其齋堂除了轉型為佛寺,也有變成其他宗教,比如鸞堂、一貫道道場或是慈惠堂的情況。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70 | 169 | 2024-12-03T00:00:00 |
風水師、擇日師、算命師、卜卦師等鑽研術數者,則自成一類,稱為術士。有些道士也會兼營風水、擇日、算命、看相、卜卦等一兩種或數種術數,為信眾服務。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71 | 76 | 2024-12-03T00:00:00 |
顧廟的俗人為「廟祝」,為看顧寺廟的人,俗稱廟公、廟婆。採「管理人制」的寺廟,通常由管理人兼任,採「管理委員制」的寺廟,由管理委員會聘總幹事擔任,主要工作為總管廟務,負責廟宇的環境清潔、神明祭拜。有些廟祝可能還會解籤、卜卦、算命,或作驅邪、收驚、開光等簡單法事,不過這些宗教儀式服務也可能是由廟方聘請道士、法師常駐廟宇來提供。若是道士或僧人受聘作為寺廟的管理人,則稱為「住持」。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88 | 186 | 2024-12-03T00:00:00 |
在傳統民家顯要位置的大幀神明影象,稱為「神明彩」,通常是以觀世音菩薩為主,搭配媽祖、關聖帝君、灶神、土地公,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教授李文環表示:「這幾尊神明是臺灣民間信仰裡面最受大家供奉的神。」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05 | 93 | 2024-12-03T00:00:00 |
各廟宇則供奉不同的「主神」,如行天宮的主神是關聖帝君,龍山寺主奉觀世音菩薩,大龍峒保安宮的主神是保生大帝。根據《重修臺灣省通志》在1981年(民國70年)的統計資料,臺灣寺廟所供奉的主祀神前二十名,依序為:王爺、觀音、媽祖、釋迦牟尼、玄天上帝、土地公、關聖帝君、保生大帝、三山國王、中壇元帥、神農大帝、清水祖師、玉皇上帝、三官大帝、開臺聖王、開漳聖王、城隍爺、孚佑帝君、王母娘娘、廣澤尊王。根據內政部2019年(108年度)的「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廟宇主祀神前十名,依序為:王爺、土地公、釋迦牟尼、觀音、媽祖、玄天上帝、關聖帝君、保生大帝、中壇元帥、陰神厲鬼。(陰神厲鬼為有應公、大眾爺之類,其名稱眾多,民國70年的通志統計資料有可能未併作同一類)另外,虎爺在臺灣也很常見,但大多是作為配祀神出現。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354 | 348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亦有一些廟宇供奉其他重要的道教神祇、仙人,如三清道祖、地母娘娘、紫微大帝、太乙天尊、鬥姥元君、雷聲普化天尊、張天師等等。一些廟宇供奉的無極天尊、無極老祖、玄玄上人、無極老母、無生老母等等,則有鸞堂和中國秘密宗教(如先天道)的淵源。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17 | 116 | 2024-12-03T00:00:00 |
至於道士作醮所用的壇場畫、掛軸,主要用在內壇,為道士作法事和迎請神靈的空間,外壇則設紙糊神像讓信眾參拜。主要的神像掛軸有三清、玉皇、紫微、三官、天師、北帝、四府(天京、地府、水國、陽間眾神)等。大致來說,內壇的儀式空間,正面為三清壇,供奉三清道祖,其左為玉皇上帝,或增掛太乙救苦天尊,右為紫微大帝,或增掛雷聲普化天尊。對面為三界壇,供奉三官大帝,其左為師壇(龍虎山),懸掛張天師,右為聖壇(武當山),懸掛玄天上帝。其間設有四大護法元帥護衛壇域,接連四府。內壇左右兩側為天京、地府、水國、陽間眾神,浮空而行,朝謁三清。具體佈置又會因所用齋醮儀式、派別傳承、特定場合需求等原因,有所增減調整。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294 | 299 | 2024-12-03T00:00:00 |
日治時期末期,採皇民化政策而壓抑道教。但臺灣道教仍蓬勃發展。臺灣道教從傳入以來就承襲閩南文化的道教特性,到現代仍保有此特色。除了正一道外,全真道亦於近幾年大陸改革開放才傳入臺灣。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89 | 81 | 2024-12-03T00:00:00 |
劉林兩派派詩:
劉厝派 興、良、明、應、德、金、真、合、太、和
林厝派 忠、正、演、金、科、翀、漢、通、玄、蘊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59 | 60 | 2024-12-03T00:00:00 |
林厝派的探討,查訪林昌桐.勞格文從饒平黃崗沿海一帶開始田野調查
大陸夏校(昔稱寨後)坪溪(彭溪)一帶的訪查.劉厝並不是客家人,是潮州人。
20代 林榮練
21代 林欲東(錦真)
22代 林汝 夯,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01 | 101 | 2024-12-03T00:00:00 |
江道士的資料:祖師 劉古泉、劉守心、劉典清、劉玉玄、張百二、張茂賢、張雅哲、江法耀
天師教傳承地區:官陂、霞葛、秀篆
混元教傳承地區:太平、浮山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72 | 72 | 2024-12-03T00:00:00 |
1982年紐西蘭為了復育毛利語政策成立了第一所語言巢幼兒園,對毛利語復育產生良好效果,2001年臺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孔文吉前往澳洲、紐西蘭、斐濟等地考察,取得語言巢相關經驗在臺北市實施,一些教會成為語言巢的設立地點,例如:東吳大學安素堂(排灣族)、中山教會(阿美族)、神愛教會(泰雅族、太魯閣族)、玉成教會(阿美族)、佳音教會(排灣族)。在此之前也有臺灣聖經公會翻譯羅馬字拼音的族語聖經,持續語言本土化的傳教政策,例如:鄒語、達悟語(雅美語)、魯凱語、排灣語、布農語、太魯閣語、泰雅爾語、阿美語。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50 | 231 | 2024-12-03T00:00:00 |
在家庭議題上,隨著同性婚姻的社會討論,因保守教派認定聖經教導必需支援一夫一妻制,反對修改民法。2013年與其他宗教合力組織護家盟捍衛一夫一妻制。2015年再成立政黨信心希望聯盟,希望透過政治力量重新喚起家庭意識,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有提名6名不分割槽立委及10名分割槽立委,均未當選。雖然大多數教會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但也有少數教會支援,如同光教會、真光福音教會、活躍教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古亭教會等。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07 | 188 | 2024-12-03T00:00:00 |
就天主教而言,真正經營是起始於19世紀中期。1858年,於對外戰爭失利的清廷與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臺灣成為可自由經商傳教的地區之一。翌年,西班牙道明會依照羅馬教廷的要求,從菲律賓派神父2人抵臺傳教,並在福建教友幫助下,首先於1862年,在打狗(今高雄)建立第一座教堂,是為聖母堂,之後再於1928年改建為今日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67 | 152 | 2024-12-03T00:00:00 |
日治時代,天主教會逐漸擴充套件至全臺灣,到1913年7月19日,羅馬教廷成立臺灣監牧區,使臺灣擁有獨立的教會管區,當時教徒達到萬人,但仍由教廷敕封道明會士作為地方教長。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臺灣總督府迫使西方傳教士離臺,改由日本人主持教務。二戰後,臺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恢復由西班牙籍道明會神父主持教務。1952年8月7日,羅馬教廷正式在臺灣設定教區,而本國籍神父也逐漸接手教務。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91 | 176 | 2024-12-03T00:00:00 |
今日臺灣的天主教會,共分成七個教區、一個宗座署理區、主教十七位,其中包括單國璽樞機的這些主教,均由教宗所敕封。另外,臺灣天主教會轄下還有神父修女共兩千位,分別在八百個教堂及社會事業,包括大學(輔大、靜宜、文藻)、醫院、地方診所、安老院、啟智中心等處所服務。臺灣天主教信徒雖僅佔臺灣人口約百分之一餘(根據2010年天主教官方報告有聖堂718間,教友239,565人,無崇拜人數),但其社會服務事業卻極為有名。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03 | 179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基督新教中最大的宗派是加爾文主義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二大宗派則是召會。第三大、第四大宗派則是屬福音派、靈恩派,具中國自立教會背景的臺北靈糧堂與真耶穌教會。其他擁有較多教友的教會包括浸信會、信義宗背景的信義會、行道會,阿民念主義的基督教臺灣聖教會(阿民念主義)、循道宗背景的中華循理會等等。在世界範圍屬主要基督新教宗派的聖公會在臺灣相對小眾,臺灣聖公會教友僅有數千人,但仍有一定社會影響力。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97 | 175 | 2024-12-03T00:00:00 |
在基督新教方面,馬雅各醫師可以說是是臺灣基督教的啟蒙者,他在1865年於臺南開始臺灣新教的宣揚。再者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於1871年到達臺灣,在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開始傳教,學習閩南語。並且四處旅行傳播福音,除了在淡水、艋舺(今萬華)、錫口(今松山)、大稻埕、五股、苗栗、臺北、基隆、新竹擁有二十個以上教會之外也藉由行醫擴充套件基督教的教義,也因此,他所屬的加拿大或蘇格蘭系的長老教會於臺灣為基督教最大組織。據基督教學者調查,2011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有1211個堂會,會友人數240,400人,出席人數86,737人(不含12歲以下兒童)。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312 | 267 | 2024-12-03T00:00:00 |
循理會早自1895年即委請內地會差派宣教士來華宣教。而至1904年,北美的循理會總會正式差派宣教士安培生及蘇克福牧師到上海宣教。1905年5 月,繼之而來了李、顧、梅等三位宣教士。在同心禱告和上帝的帶領下,從河南鄭州開始佈道,接著以開封為中心,積極向鄰近的榮澤、杞縣、陳留等縣區開拓宣教區。後鑑於培植本地工人的重要性。於1910年又在河南開封創辦開封聖經書院,培育聖工人才。與此同時,健全的行政體系也跟著被建立。1929年在河南開封舉行了第一屆年議會大會,並陸續選出各地區的區會長。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41 | 222 | 2024-12-03T00:00:00 |
1940年,有一對年輕的宣教士夫婦開始漸膺重任,他們的中文名字為戴永冕、戴永和,是戴德生牧師的孫子、孫媳。他們與中國同工馬可、霍冠英、何恩證等人,轉向陝西開拓新工場,並於1941年在陝西開辦了西北聖經書院,就近訓練事奉的人才。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13 | 10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北部道士和福建某些地區-如龍巖、山格、金山及廣東饒平等地,都稱其傳承與三奶信仰有關。而客家平和的兩名道士及詔安客家的江姓道士都認為三奶派的儀式並非正派的儀式。結論:現今臺灣北部所見的道教科儀很可能是1820年由林厝祖先從南陂(詔安)傳進臺灣的。香辦的傳說可是說是林/劉二派合作之初的一個變形的回憶。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51 | 144 | 2024-12-03T00:00:00 |
邱金滸 - 黃金興(法真) - 黃觀開(合耀) -
劉金凌 - 黃金興- 黃觀海 (黃乾,號合發)- 朱堃燦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55 | 53 | 2024-12-03T00:00:00 |
黃係來自饒平的客家人
祖藉饒平是否也是客家人?
劉金鳳 - 劉朝宗(真源,宏達) - 劉國賢 - 劉國渙 -朱傳斌(大通)- 朱 燦(太輝)
來自南靖的劉國煥家族後來完全取代了祖藉饒平的劉氏家族。
據邱望乾(劉金滸弟孫)說:
劉清風(劉師法、劉嗣法) – 邱金滸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34 | 136 | 2024-12-03T00:00:00 |
壹、緣起
本宗壇由 李遊坤 先生(道號玄正)於民國八十六年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 創立。玄正道長乃基隆廣遠壇李松溪道長嗣男,自幼秉質純正,薰習祖傳道法精髓,長大除受現代醫學院高等教育,更拜師深造精研性命雙修之學,充實正統道教相關專業學能。由於本著發心弘道的使命,不斷努力精進的研究,並長期接受其父嚴格教導,與實際傳道濟世的體驗中,深感中國傳統道教大道不興,正法不彰,人心陷溺,有待濟度;尤其師道蕩然,道紀廢弛,部份道徒不知反省自厲,邪法亂行,以致社會對道士形象認識偏頗,頗令有志之士痛心。故秉承父志,成立宗壇,揭櫫教化根本,實際落實道教教育,宣揚道德正信,以期興隆道化,濟死度生。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288 | 291 | 2024-12-03T00:00:00 |
開宗立壇以道教教育為本務,首重道徒內修,人格品德,自我教育;以戒為師,確立師道,以道教化,傳道為教;立道德之教,弘揚正信信仰,振興道教為宗旨。
祖傳道法法派派詩(正一道教):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至誠宣玉典,忠正演全科,
沖漢通玄蘊,高洪鼎大羅,三山愈興振,福海湧洪波。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37 | 137 | 2024-12-03T00:00:00 |
守真道房自道光己亥年(西元一八九三年)家傳道法至今.根據田野調查所得之手抄本及及口述道壇資料.追溯至第一代習道始祖乃為陳尚.其學道因緣頗為特別.為由儒轉道的一轉典型.據傳本身原是讀書人.由於道光至鹹豐年間文學及鄉塾盛行.陳尚乃有機會學習文學.故學成之後即赴閩省應科舉式.在科考不第的情況下.一時無顏回鄉.便流落在廈門
某日陳尚夢中夢見一位身形魁武.圓眼凸額.身穿陰陽八掛袍的奇人對陳尚說道:你無功名但是有官運.陳尚不解既無功名何來官運.欲在請教奇人.奇人乃答這是天機.陳尚欲再追問便夢醒.
由於陳尚能讀書通文事乃隨當地道壇工作.幫忙抄寫科儀書及文檢.日子一久陳尚也對道學著迷.乃下場學習演法.陳尚道行日漸精進.其師尊授與法職其中一句揚法仙官.令陳尚茅塞頓開.乃想起道士的法職在古代即是官職.自己的官運便是在此.習道的心便更加堅定..
陳尚在習完師傳法門中的道法符籙後.便拜別師尊返回臺灣.一回到家鄉.親朋戚友便蜂擁而至.以為陳尚以考取功名.一問之下陳尚乃說出自己尚未考取功名眾人嘩然.陳尚才慢慢道出自己在廈門的經過.並拿出師尊所授之法職.一時間眾人大喜抬著陳尚出門遊街好不熱鬧.陳尚想起自己未到廈門前鄉內廟宇醮會.陰陽法事都需到外地聘請法師.極為不便如今學成歸來自己鄉內便有法師可以為民服務.難怪眾人歡喜
陳尚回鄉後便開設道壇吸收有志之士學道.一手調教出前後場.將他的儒生事業轉向道教.其子陳婦螺在清廷割臺後.因日本政府的壓抑及禁制.使他無法大展所習之道法.但對其父所傳之科儀符籙都晚整的儲存下來.以供代代流傳
到了第三代陳清標奠定了守真道房在中部道壇的地位.關鍵就再他一生享九十二歲高齡.剛好經歷了日本及國民政府不同統治的兩個階段
這是跨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一代.在兩種不同的宗教政策下其能善巧適應不同的時代環境.發揮一位道教人的適應能力.早期陳清標在私塾中學習漢文.對於道士講究經典文字道經文檢書寫.是一種基礎的教育.在音樂唸唱.腳步手路在日人文化政治下比較困難情況下.從小就由父子相傳.所以光復前的陳清標已具道士的基本涵養.是為傳統家傳制的專業訓練
光復後.在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下.逐漸展開新的發展方向.在宗教政策上不再對道教進行壓抑.道教從危機中獲得轉機.正是一個讓跨越兩個朝代的年輕人.決定其前途方向的契機.一是趁著國民政府開發就業機會.重新開展一種謀生的事業.另一則是傳承舊有的職業設法在出發.正值青壯年的陳清標.年當四十左右.在父子相傳制的傳統下.決定負起責任持續守真壇的壇號完成第三代的家傳任務.由於這身父祖兩代相傳的本事.既已學習三十餘年.地方上有關的道教事務也順利承接.自是形成一種時勢.家族聚落都促使他需承擔起傳承的任務
陳清標在傳承家傳道法後.抱著學無止盡的信念.選舉前往彰化北斗.因為當地有名的道長有東門陳良及西門的許宗兩位道長.兩位道長在道法成就上都能開啟道業.陳清標即拜陳良為師.以期精進道法.在習完陳良派別的道法後.陳良授其法職 正一盟威經籙神霄都督護法仙官掌判雷霆院府事兼理陰陽主行科事 陳法本 確定其在道教行內的道長身份在竹山地區建醮.聘請六十三代天師鑒醮.張恩薄天師見陳清標所學集靈寶派及正一派之精髓.知此人在道法上確有所長.見其在鄉裡間極受尊敬知其在道務推廣上盡心盡力.授其(宏揚道教大法師)之稱.陳清標聞後即拜天師為師.天師即密傳道法妙訣符籙等等.使陳清標道行又更上層樓.陳清標所傳之弟子及再傳弟子廣佈在竹山.鹿谷.名間.二水.北斗.田中.芳苑.二林.等等
陳清標生三子.長子樹培學道十餘年轉任警察 次子樹榮有意傳承道業.唯因早逝未能如願.三子信三也能當任醮場的都講.目前樹榮之子光村(東成)以陳清標嗣孫的身份傳承家傳道法
第五代主持陳光村自幼年追隨先祖父陳清標.受聘四處修齋建醮如王功福海宮.豐原慈濟宮.芬園寶藏寺等等醮務演法.退伍返鄉之時先祖父耳提面命陳光村即日起掌理守真道房之所有道務工作.祖父在後指導陳光村身受掌理之職.但因道班人員皆為陳東成的長輩.都是三朝元老
叔公輩.叔伯輩.習性難改所有陳光村廣收門徒前前後後十餘人分佈於南投彰化.也使守真道房注入新血.為精進道法陳光村再拜師叔田尾慶妙壇林進興為師
陳光村受聘主行的醮事包括西螺廣興宮五朝清醮 彰化建寶寺三朝醮
竹山巧聖仙師廟五朝入火安香福醮 芬園寶藏寺重建入火安香三朝醮
芬園進安宮 潮賢宮 太安宮 二林泰興宮 芬園北玄宮等等三朝五朝醮事
為了傳承家傳道法授長男廷佑次男廷彥擇日堪輿陰陽法事 道教科儀禮節 幸遇中國嗣漢張天師府第六十五代張意將天師 收入門下聘廷佑廷彥兩兄弟為御前演法大法師之職繼承竹山守真道房道務工作追隨天師四處傳渡教法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919 | 1,919 | 2024-12-03T00:00:00 |
1944年,由馬可牧師組織了邊疆佈道團,開始踏出向邊區傳道的事工。這一佈道團影響深遠,也反映了循理會的美好特質—隨走隨傳,積極宣教。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66 | 60 | 2024-12-03T00:00:00 |
1948年,中西同工各15人開始向四川重慶宣教,並積極建立教會。同時也創設了聖經書院、聖光中學及診所的事工。循理會在向華人宣教的歷史中,一直是踏著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著。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84 | 78 | 2024-12-03T00:00:00 |
1949年10月中共建政,因應情勢變化,循理會經由香港輾轉來臺灣拓展新局。1952年,司崇德宣教士來臺開始聖工。而來寧德教士、聞羔義師母、戴永冕牧師師母、汪養吾牧師師母、石省三弟兄夫婦相繼而來,聖工大大開展。在高雄市河南二路一、二號(原名和平巷一號)成立在臺之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前三年在高屏地區成立大寮、鳳山、高雄、屏東、田道等教會。1954年,由戴永冕牧師(即內地會戴德生牧師的孫子)、汪養吾牧師、石省三弟兄等召開第一屆臺灣年議會。1955年在上址創辦聖光聖經學院,於1968年改為聖光神學院。開始由戴永冕牧師以中華循理會會長兼任院長。他於1964年退休返美,院長由他兒子戴紹曾繼任,至1970年他在臺北另創中華福音神學院。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313 | 290 | 2024-12-03T00:00:00 |
循理會各教會的分佈,大部分都集中在臺南以南的高屏地區,臺中以北的教會數僅佔總數的5 分之1 。主日講臺所使用的語言,除兩原住民區外,絕大多數以國語為主。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76 | 72 | 2024-12-03T00:00:00 |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轉進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無神論政策使許多新教宗派教會(包括浸信會、衛理公會、聖公會、路德宗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撤退到臺灣,形成今日新教教派林立,這些新進教派流入使官話和合本聖經成為主流,打擊早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語言本土化政策。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28 | 113 | 2024-12-03T00:00:00 |
浸信會於1948年12月26日,在臺舉行第一次主日聚會。根據2011年教勢報告,該會在全臺建立215所堂會,會友人數44,528人,出席人數19,897人(不含12歲以下兒童)。另外,近年發展最快速的基督新教組織是臺北靈糧堂,該堂於2005年紀念建堂50年。據基督教學者調查,該教會在有組織有計劃發展下,2011年全臺已植堂119個堂會,會友人數60,034人,出席人數23,695人(不含12歲以下兒童),宗派發展規模幾與浸信會並駕齊驅。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20 | 180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聖公會,是美國聖公會於1954年建立的美國聖公會海外教區,屬於美國聖公會第八教省(英語:Province 8 of the Episcopal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臺灣聖公會在行政體繫上雖屬美國聖公會所轄,但實為自立自養教區,設有聖約翰科技大學。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55 | 88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信義會於1954年11月10日正式成立。起源於西元1920年在河南雞公山成立的「基督教中華信義會」,在臺灣延續其名,稱為「臺灣信義會」。 臺灣信義會先從高雄、臺北兩地開始,逐漸擴充套件至臺中、嘉義、臺南等各地。臺灣信義會第一間會堂——「基督教臺灣信義會高雄教會」,於1951年成立。初期由美國、挪威、芬蘭和丹麥四國八個差會合作,後來其中四差會因政策不同各自獨立發展成立總會。至1954年信義會所屬之堂會已有十三間、聖經學院一所、文字中心一間以及一處廣播中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在地的總會管理教會事務並邁向自立的目標。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58 | 219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衛理會主要是在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臺後由原在中國的衛理公會傳入,1953年在臺北正式建立臺北衛理堂,1963年招開首屆臨時年議會,建立南北兩教區。1972年臺灣教會自立,定名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00 | 84 | 2024-12-03T00:00:00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1951年成立了臺灣基督復臨安息日神學院,1955年成立臺安醫院。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42 | 34 | 2024-12-03T00:00:00 |
基督教宣道會於1963年到達臺灣,表示其會員人數為2300人。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31 | 25 | 2024-12-03T00:00:00 |
門諾會於1948年出現於臺灣原住民的醫療救援專案中。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26 | 23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基督正教會,於2003年向政府正式註冊,現由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管理教務。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50 | 44 | 2024-12-03T00:00:00 |
現今鹿港較著名為清乾隆末葉來臺發展的施家道壇,迄今已傳至第七代,家族中分別立有「混元壇」、「達真壇、「守真壇」與「保真壇」等。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63 | 6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道教的本土道士主要教務一則度生,一則度死。所謂度死,乃是俗稱做功德的喪葬拔度齋事科儀。度生法事又可分為祈福與驅邪,前者有建醮、謝平安、做三獻等社群法事,而驅邪則指安胎、起土押煞、補運制解等常民法事。道士又因派別或是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稱呼,通常臺灣話通稱道士為師公,若再依教派或是地域細分,紅頭師公(紅頭道士)只專門度生,烏頭師公(黑頭道士)專門度生與度死。然而,紅黑頭的區分僅在部分地區有此度生、度死之區分,並非絕對。不論紅黑頭,臺灣道士多可追溯其源頭自福建與廣東一帶,多屬正一派傳衍。
雖然臺灣本地道派豐富,各道派各有所長,但其所本之科儀內容皆可源自唐宋甚至魏晉時期的傳統。以往,因祖籍與習俗不同而每個道派有其區域優勢,但是近年因為交通發達以及網路傳播迅速,各教派發展已經不再受地域限制。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346 | 33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道教近年以教團組織工會,稱為道士職業工會,是從事道教教務的法師與道士所成立,為保障神職人員社勞工福利,並辦理一些職業訓練課程,因職業化也是屬於勞方的一種。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79 | 69 | 2024-12-03T00:00:00 |
建醮吉事科儀: 發表(或玉壇發表)、啟請祝聖、獻供、演拜經懺、分燈、宿啟、朝科、進表、入醮降帝、施放水燈、普施孤幽、謝壇圓滿等等。基本上臺灣流行醮事科儀從一朝始,至一朝宿啟、二朝、二朝宿啟、三朝、五朝或以上,最多曾做至四十九朝之羅天大醮。建醮還會依目的不同而增列不同科儀,如慶祝廟宇落成之慶成醮、祈求平安之清醮、禳災之水火醮、普度孤魂的普度醮、禳瘟災而有王醮、也有依拜斗法會而成的禮鬥醮甚至是慶祝神明聖誕之生日醮,十分多元。
拔度齋事科儀:發表,啟請,引魂,度人經(上中下),普施,赦罪水懺(上中下),藥懺,開城,放赦,沐浴,解願,路關,擔經,過橋,入厝,化庫,謝壇圓滿。此為最基本之拔度齋事,另可增加其他科儀,最多可做至三朝黃籙大齋。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318 | 339 | 2024-12-03T00:00:00 |
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提供資料顯示,臺澎金馬地區現有包含玉帝廟、媽祖廟、玄帝廟、太子元帥廟、王爺廟等等種類的宮廟共8000間以上,利用民房設立之中型道壇約在10000間左右無數,傳教人員28,000餘人,信眾在8,000,000以上(佔全臺灣人口三分之一以上),但此數字部份與佛教有重疊情況,臺灣民眾許多同時信奉佛道二教。 | 臺灣道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9%81%93%E6%95%99 | 158 | 144 | 2024-12-03T00:00:00 |
東方正統教會(非指正教會)的成員科普特正教會,初期為服事在臺工作的信徒及嘗試在地宣教,曾借用濟南教會的場地舉行禮儀,現已於臺北市木柵建堂。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69 | 67 | 2024-12-03T00:00:00 |
在臺灣亦有一些較少與其他教派來往的小型教派。例如以高雄錫安山為基地的新約教會。在街頭及校園可常見到騎單車穿白襯衫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傳教士。耶和華見證人、統一教會也在臺灣流傳,但現有人口仍較少。以上在主流基督教而言都是異端。 | 臺灣基督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E6%96%B0%E6%95%99 | 113 | 10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南島語,也稱為福爾摩沙語言(英語:Formosan languages),是南島語系中在臺灣的多個分支的統稱,總使用人口約有二十餘萬,主要分佈於臺灣島上原住民族群居住地區,各語言皆為中華民國的國家語言,並與達悟語合稱為臺灣原住民族諸語,並可再細分成北臺灣南島語族、鄒語群、魯凱語、排灣語、卑南語、布農語以及東臺灣南島語族等多個語群,因計算方式的差異,約有20至30種語言。臺灣南島語大多沒有早期文字記錄,現在則主要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母語使用人口約18萬人。另外,世居於蘭嶼的達悟族,雖同屬臺灣原住民族,且其使用語言達悟語亦為臺灣原住民族諸語之一,但其所使用之達悟語分類上實為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之巴丹語群,並非臺灣南島語,故不在此條目列項。日治時期稱高砂語。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337 | 287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南島語在整個南島語系中佔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古南島語分佈地區中所出現的動、植物群,常見於臺灣島內不同的地形及氣候區內,這些證據顯示臺灣南島語十分古老。以這些語言研究上的證據作為基礎,甚至有相當多的語言學家相信臺灣是整個南島民族的「祖居地」之一。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南島語系民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其中臺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佈的最北端」。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258 | 227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島原住民皆屬於南島民族且有密切關係。這些臺灣史前移民的語言因而與上述其他地區具有共通性。比較早期的說法,包括該語言起源於密克羅尼西亞、華南、中南半島、西新幾內亞等論點。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100 | 92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中央研究院(1996)明白陳述:「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Malay-Polynesian),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也說,「生活在臺灣的土著民族,即平埔族和高山族,他們所使用的語言,不僅自己相互之間有很深的關係,而且跟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的許多種語言都有親屬關係,形成學術界所稱的「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或 (Malayopolynesian)」。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227 | 164 | 2024-12-03T00:00:00 |
事實上,愈來愈多的南島語言學者承認臺灣南島語的重要性。就目前的語言學研究而言,臺灣至少是最古老的南島民族居住地之一,甚至極可能就是古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參見Blust 1985;Bellwood 1991)。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103 | 79 | 2024-12-03T00:00:00 |
達爾(Dahl 1976)認為臺灣南島語儲存了最多古南島語的特徵,應該被視為是整個南島語族的第一分支。在這個基礎上,白樂思(Blust 1982)進一步把南島語族分為四個分支:泰雅群、鄒語群、排灣群、以及馬來-玻里尼西亞群。而後期研究中,白樂思(Blust 1999)依據音韻特徵,將原本歸入排灣群的一些分支獨立出來,將南島語族分為十個分支:泰雅群、西北群、西部平原群、鄒語群、魯凱群、排灣群、卑南群、布農群、東臺灣南島語群、以及馬來-玻里尼西亞群。十個南島語群當中有九個都在臺灣,其他太平洋諸島的一千多個南島語言都同屬同一語群,顯示在南族民族的歷史上,臺灣應是現存仍有南島民群居住的地點中,最早定居的區域。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304 | 284 | 2024-12-03T00:00:00 |
2009年,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巴賽語、凱達格蘭語、貓霧捒語等7種語言已被認定流失;另外,噶瑪蘭語、邵語等7種語言被評為極度危急、賽夏語為嚴重危險,而泰雅語、卑南語、布農語等9種語言則為脆弱等級。。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102 | 10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南島語言在詞彙方面儲存了古南島民族的文化特色。音韻系統中,多數語言有五個母音,子音分清濁,不分送氣;有輕重音,但無類似漢語的聲調。構詞屬於黏著語型別,一個詞是由一個詞根和多個詞綴所組成,故而為多音節。在句法上,南島語言最重要的特徵是焦點系統,而在南島語中最完整地保留這項特徵的,正是臺灣南島語。所謂的焦點系統,是指以詞綴及格位標記來突顯語句訊息當中的重心焦點。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182 | 173 | 2024-12-03T00:00:00 |
下表將臺灣南島語各語言和其方言,以及接近臺灣南島語的巴丹語群中之達悟語和伊巴丹語的詞彙比較,原始南島語置於首列,以茲比較。 | 臺灣南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D%97%E5%B3%B6%E8%AA%9E | 61 | 55 | 2024-12-03T00:00:00 |
民族語言(英語:national language),又譯為國家語言、國族語言、國語與族語,通常是指在事實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個民族(Nation)的語言。在民族國家,此民族語言通常亦是官方語言。 | 民族語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AE%B6%E8%AA%9E%E8%A8%80 | 118 | 71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客家語(客家白話字:Thòi-vân Hak-fa;客家語拼音方案四縣腔:toiˇ vanˇ hagˋ fa;客家語拼音方案海陸腔:toi van hag voiˋ),是臺灣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語,主要源於粵東地區,以及部份閩南地區與閩西地區,於1993年統計約有236.6萬人使用。日治時期常被稱作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65 | 126 | 2024-12-03T00:00:00 |
族群(英語:Ethnicity)是指因擁有相同的祖先、血緣、外貌、歷史、文化、習俗、語言、地域、宗教、生活習慣或國家體驗等而形成的群體。為區分我族及他者的分類方式之一。這些區別我者和他者的族群性被稱為種族劃分,其特質可能包括「客觀」及「主觀」(如認知和感情的成分)。 | 族群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8F%E7%BE%A4 | 133 | 113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語言列表列出臺灣及現受中華民國治權管轄之各離島(指澎湖群島、蘭嶼、綠島及小琉球等)及外島地區(含金門群島、烏坵列嶼及馬祖列島等)曾經出現或現在使用的有聲語言、無聲語言,或語言替代之符號工具、如手語和凸字等。《國家語言發展法》於2019年頒佈施行後,臺灣固有族群之語言及臺灣手語皆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 | 臺灣語言列表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A%9E%E8%A8%80%E5%88%97%E8%A1%A8 | 151 | 147 | 2024-12-03T00:00:00 |
中法戰爭(法語: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稱清法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Pháp-Thanh/戰爭法-清)、中法越南戰爭,發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即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間),是清朝為了保護越南而與法國發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英語:Far East Squadron),殲滅清朝福建船政水師,擊敗南洋水師,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進展迅速並殲敵眾多,但未取得底定全域性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之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但後期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軍帶來較重傷亡,且法軍繼任將領缺乏實戰經驗,戰事判斷失誤盲目的放棄諒山,導致茹費裡政權垮臺。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慈禧太后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慈禧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 中法戰爭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6%B3%95%E6%88%B0%E7%88%AD | 535 | 490 | 2024-12-03T00:00:00 |
官方語言通常是由政府制定的工作、政治和法律語言,是國家的公民與其政府機關通訊時使用的語言。然而,民族語言則不一定要該國政府的認可。雖然和官方語言有別,但是通常民族國家的民族語言就是該國的官方語言。 | 民族語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AE%B6%E8%AA%9E%E8%A8%80 | 98 | 75 | 2024-12-03T00:00:00 |
「國語」在漢語圈,通常指漢語(或特指現代標準漢語),但是在某些國家或地區,國語並非指漢語,而是指一般的國家語言。 | 民族語言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AE%B6%E8%AA%9E%E8%A8%80 | 56 | 47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的客話優勢腔為四縣腔及海陸腔,其中又以北四縣腔較為強勢,在公共場合如車站多採此腔發音。四縣腔與海陸腔對同一個字的發音十分相似,但聲調的調值卻往往相反,形成兩者在讀同一句話時,出現聲調你高我低、你升我降的情形。雖然兩種腔調有聲調轉換的關係,但只會其中一種腔調的人和操持另一腔調者要進行對話時仍有難度。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51 | 146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有14種客家腔調,除了上述北四縣與海陸,尚有南四縣、大埔、饒平、詔安、永定、長樂等8個尚未失傳的腔調,合稱「四海永樂大平安」。其中永定、長樂兩個腔調幾乎完全退居個人家庭,另外還有幾乎失傳的豐順腔、揭西腔、汀州腔、平和腔、南靖腔、四海腔等6個腔調,目前較活躍而有完整分佈區的為北四縣、南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其之間語言互通的程度或族群人數,由大到小正好與「四海大平安」之次序相符。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95 | 201 | 2024-12-03T00:00:00 |
2020年調查報告,客家民眾使用四縣腔者計有57.5%,南四縣腔有1.3%,海陸腔為35.8%,大埔腔佔4.1%,饒平腔佔0.6%,詔安腔佔0.7%。粵臺片共計58.8%,漳潮片共計41.2%。由於同一人可能操持一種以上客話次方言,統計數字加總會超過100%。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30 | 125 | 2024-12-03T00:00:00 |
臺灣閩南語長期在臺灣居強勢地位,不少客家人因環境因素而能聽解閩南語,甚至成為福佬客。1945年後又有國語運動,導致臺灣客家語文化流失。據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2004年的調查,1974年以前出生的年輕客家人有3成能聽解客語,而僅1成可流利使用;在家庭語言方面,1974年以前出生的客家子女約有60%使用華語、20%使用臺灣閩南語、未滿10%使用臺灣客話。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175 | 144 | 2024-12-03T00:00:00 |
客家話一直處於萎縮的狀態(羅肇錦,1990;黃宣範,1992)。1990年羅肇錦在《臺灣的客家話》提到:由於國語教育的獨佔,以及大眾傳媒的壟斷,加上閩南人口的優勢,臺灣的客家子弟三十歲到四十歲的人已無法用客話演講,二十歲到三十歲的人所說的已經是國語化的客話,二十歲以下的子弟在學校說國語,外出說臺語,連回到家裡都不說自己的母語。(羅肇錦1990:31)此情況也促使臺灣客家人在1988年曾發起還我客家話運動。 | 臺灣客家語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AE%A2%E5%AE%B6%E8%AA%9E | 204 | 181 | 2024-12-03T00:00:00 |